刘晗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婴儿烫伤食道可通过观察拒食、流涎、哭闹加剧、呕吐带血或黑色物质、发热等症状初步判断,需立即就医确诊。烫伤可能由误饮高温液体、误食腐蚀性物质、胃食管反流、药物刺激、先天性食道畸形等因素引起。
食道黏膜烫伤后会出现疼痛肿胀,婴儿表现为抗拒进食或吞咽困难,同时因疼痛刺激唾液分泌增多却无法吞咽,导致持续流涎。家长需立即停止喂食,避免强行喂养加重损伤,及时携带婴儿至儿科或急诊科就诊,通过胃镜明确损伤程度。
烫伤引发的持续性灼痛会使婴儿哭闹频率和强度显著增加,尤其在吞咽动作时哭闹加剧,可能伴随颈部拒碰、身体蜷缩等防御姿势。家长需记录哭闹与进食的时间关联性,就医时配合医生进行疼痛评估,必要时使用利多卡因凝胶等黏膜麻醉剂缓解症状。
食道黏膜破损可能导致呕吐物中出现鲜红色血丝或咖啡渣样黑色物质,提示存在出血。家长需保留呕吐物样本供医生查验,避免使用止吐药物掩盖病情。严重烫伤时可能呕吐黏膜坏死组织,需紧急进行内镜下清创处理。
烫伤后24-48小时可能出现低热,提示黏膜屏障破坏后继发感染。若体温超过38℃或伴随嗜睡、呼吸急促,需警惕纵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抗生素预防感染。
严重食道烫伤可能因水肿压迫气管出现呛咳、喘息或呼吸困难,需与吸入性肺炎鉴别。这种情况属于急症,家长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转运途中保持婴儿侧卧位防止误吸,医院可能需进行气管插管或食管支架置入。
预防婴儿食道烫伤需将热水、热汤等高温物品远离婴儿活动范围,冲泡奶粉时先倒冷水再加热水并充分摇匀温度。喂养前家长务必测试食物温度,避免使用微波炉加热液体导致局部过热。发现疑似烫伤症状时禁止催吐或喂食中和剂,应立即送医进行内镜评估,后期护理需遵医嘱采用鼻饲喂养或特殊配方奶粉,定期复查食道狭窄等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