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胆囊结石需要手术治疗

5.82万次浏览

咸国哲 主任医师

咸国哲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肝胆外科

胆囊结石直径超过10毫米、伴有胆囊炎反复发作或胆囊功能丧失等情况通常需要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手术指征主要有结石直径较大、胆囊壁增厚、胆囊萎缩、合并胆总管结石、存在癌变风险等。

1、结石直径较大

胆囊结石直径超过10毫米时容易嵌顿在胆囊颈部或胆总管,导致胆汁淤积和胆绞痛。这类结石可能引发急性胆囊炎、胆管炎甚至胰腺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常见治疗方式,术后需避免高脂饮食。

2、胆囊壁增厚

超声检查显示胆囊壁厚度超过3毫米往往提示慢性胆囊炎,此时胆囊收缩功能已受损。持续炎症可能引起胆囊穿孔或周围组织粘连。手术切除可消除感染灶,术后需定期复查肝功能。

3、胆囊萎缩

长期结石刺激导致胆囊体积缩小至正常1/3以下时,胆囊已基本丧失储存和浓缩胆汁功能。萎缩胆囊更易发生癌变,建议限期手术。术前需评估胆管解剖结构。

4、合并胆总管结石

胆囊结石掉入胆总管可能引发梗阻性黄疸、化脓性胆管炎等严重并发症。这种情况需行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术,术中可能放置T管引流。术后需监测胆汁引流量和性状。

5、存在癌变风险

结石长期刺激合并胆囊壁钙化时,胆囊癌发生概率显著增加。对于瓷化胆囊等癌前病变,预防性切除是首选方案。术后病理检查是确诊金标准。

胆囊结石患者术后应注意循序渐进恢复饮食,从流质逐步过渡到低脂普食。保持规律进食习惯有助于胆汁排泄,避免暴饮暴食。适量运动可促进胃肠蠕动,但术后1个月内应避免剧烈活动。定期复查腹部超声和肝功能,关注有无腹泻、脂肪泻等胆盐代谢异常症状。出现发热、腹痛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