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晗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小孩黄疸高可能引发胆红素脑病、听力损伤、生长发育迟缓等危害。新生儿黄疸主要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其中病理性黄疸需警惕高胆红素血症对神经系统的损害。
当血清未结合胆红素超过血脑屏障阈值时,可能沉积于基底神经核,导致急性胆红素脑病。早期表现为嗜睡、吸吮力减弱,进展期出现肌张力增高、角弓反张,严重者可遗留手足徐动症、眼球运动障碍等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临床常用苯巴比妥片促进胆红素代谢,配合蓝光照射治疗,必要时需进行换血疗法。
游离胆红素对耳蜗毛细胞具有特异性毒性,可能损伤听觉神经通路。患儿可能出现对声音反应迟钝、语言发育延迟,需通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评估。建议家长定期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发现异常时可使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配合高压氧治疗改善耳蜗微循环。
长期未控制的黄疸可能影响甲状腺功能及营养吸收,导致体重增长缓慢、运动发育落后。这类患儿需监测身高体重曲线,必要时检查甲状腺功能。可遵医嘱补充维生素AD滴剂促进钙磷吸收,同时加强康复训练刺激大运动发育。
胆汁淤积性黄疸可能引起肝细胞坏死,表现为转氨酶升高、凝血功能异常。患儿可能出现皮肤瘙痒、大便陶土色,需通过肝脏B超和胆汁酸检测评估。治疗可选用熊去氧胆酸胶囊利胆退黄,严重者需进行肝移植评估。
高胆红素状态可能抑制中性粒细胞活性,增加感染风险。患儿易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脐炎等,需监测血常规指标。可适当补充脾氨肽口服冻干粉调节免疫,同时注意避免交叉感染。
家长发现新生儿皮肤黄染加重或持续超过两周时,应立即就医检测经皮胆红素值。哺乳期母亲应避免进食蚕豆等可能诱发溶血的食物,保证婴儿每日8-12次有效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出院后定期随访胆红素水平,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吃奶量及大小便颜色变化,出现异常及时返院复查。注意保持婴儿皮肤清洁,避免使用黄色衣物干扰黄疸观察,室内光线应充足便于识别黄染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