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国哲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肝胆外科
胆管扩张症可能由先天性胆管发育异常、胆管结石、胆管炎、胆管肿瘤、胆管周围淋巴结压迫等原因引起,胆管扩张症可通过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
胚胎期胆管发育障碍可能导致胆管囊状扩张,通常表现为右上腹包块、间歇性腹痛。超声检查可见肝内外胆管局限性扩张。无症状者需定期随访,若合并感染需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严重者需行胆肠吻合术。
胆总管结石阻塞胆管可引起上游胆管扩张,常伴随黄疸、陶土样便。腹部CT可见胆管内高密度影。可先尝试熊去氧胆酸胶囊溶解胆固醇结石,无效时需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
细菌感染引发的胆管炎症反应会导致胆管壁增厚和扩张,多伴有寒战高热、墨菲征阳性。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急性期需静脉滴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同时禁食胃肠减压。
胆管癌或壶腹周围癌可造成胆管机械性梗阻扩张,典型症状为进行性无痛性黄疸。肿瘤标志物CA19-9可能升高。根治性治疗需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晚期可选用吉西他滨注射液化疗。
肝门区转移性肿瘤或结核性淋巴结肿大可压迫胆管,表现为波动性黄疸伴消瘦。增强MRI可见淋巴结包绕胆管。需先明确原发病,结核患者应服用异烟肼片联合利福平胶囊抗结核治疗。
胆管扩张症患者应保持低脂饮食,避免油腻食物刺激胆汁分泌。每日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胆汁淤积,但需避免剧烈运动诱发胆绞痛。建议每3-6个月复查腹部超声监测病情变化,若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大便颜色变浅等胆道梗阻表现需立即就医。术后患者需长期随访肝功能,按医嘱补充脂溶性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