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肚脐周围疼是怎么回事

7934次浏览

李竹林 副主任医师

李竹林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小朋友肚脐周围疼可能由肠痉挛、消化不良、肠道感染、肠系膜淋巴结炎、肠套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热敷按摩、调整饮食、药物治疗、静脉补液、手术复位等方式治疗。

1、肠痉挛

肠痉挛是儿童脐周疼痛最常见原因,可能与受凉、暴饮暴食等因素有关,表现为突发阵发性绞痛。家长可用温热毛巾敷于患儿腹部,配合顺时针按摩缓解症状。若疼痛持续超过2小时或伴随呕吐,需及时就医排除急腹症。

2、消化不良

进食过量或食用生冷油腻食物可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脐周隐痛伴腹胀嗳气。建议家长调整饮食结构,选择小米粥、蒸苹果等易消化食物,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胰酶肠溶胶囊等助消化药物。

3、肠道感染

轮状病毒或细菌感染可引发急性胃肠炎,表现为脐周绞痛伴腹泻发热。需进行大便常规检查确认病原体,轻症可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细菌性感染需用头孢克肟颗粒、蒙脱石散等药物治疗,出现精神萎靡需静脉补液。

4、肠系膜淋巴结炎

上呼吸道感染后可能继发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超声检查可见直径超过8毫米的淋巴结。患儿多有脐周持续性钝痛,活动时加重,可遵医嘱使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配合物理降温,通常1-2周自愈。

5、肠套叠

婴幼儿突发阵发性哭闹伴果酱样大便时需警惕肠套叠,腹部触诊可及腊肠样包块。发病12小时内可通过空气灌肠复位,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肠坏死,需紧急行肠切除吻合术,术后需禁食并静脉营养支持。

家长应记录患儿疼痛发作时间、伴随症状及饮食情况,避免盲目使用止痛药。日常注意腹部保暖,培养规律饮食习惯,进食后避免剧烈运动。若疼痛反复发作或持续加重,建议完善腹部超声、血常规等检查,排除过敏性紫癜、阑尾炎等疾病。治疗期间可准备温热的蜂蜜水补充能量,但1岁以下婴儿禁用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