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腊梅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婴儿掉头发可能是正常生理现象,也可能与营养缺乏、摩擦性脱发、真菌感染或内分泌异常等因素有关。主要有生理性脱发、维生素D缺乏、枕秃、头癣、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原因。
新生儿出生后3-6个月可能出现胎毛脱落,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毛发会逐渐被终毛替代,无须特殊处理。家长需注意观察头皮有无红肿或异常分泌物,日常用温水轻柔清洗即可。
缺乏维生素D可能导致佝偻病早期表现,伴有多汗、枕部头发稀疏。建议家长每日带婴儿进行户外活动,遵医嘱补充维生素D滴剂。哺乳期母亲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蛋黄、深海鱼。
头部与床面反复摩擦导致枕部环形脱发,常见于6个月内婴儿。与频繁转头、出汗刺激有关。家长可调整婴儿睡姿,选择透气枕巾,避免使用过硬材质的寝具。通常随婴儿活动能力增强自行缓解。
真菌感染引起的脱发常伴随头皮红斑、鳞屑或脓疱。确诊需通过真菌镜检,可遵医嘱使用硝酸咪康唑乳膏、联苯苄唑溶液等抗真菌药物。家长需将患儿用品单独消毒,避免与宠物密切接触。
内分泌疾病导致的脱发多伴有黄疸消退延迟、喂养困难等症状。需通过新生儿筛查确诊,确诊后需终身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早期治疗可避免智力发育障碍,家长应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
建议家长记录婴儿脱发部位变化,避免自行使用偏方。哺乳期母亲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日常护理时选择婴儿专用洗发用品,水温控制在37℃左右,清洗动作轻柔。若脱发持续加重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到儿科或皮肤科就诊,完善微量元素检测、甲状腺功能等检查。避免给婴儿佩戴过紧的发饰或帽子,减少机械性拉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