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忠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小孩没鼻涕但总吸鼻子可能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鼻腔异物、习惯性动作、心理因素等原因有关,可通过药物治疗、鼻腔清理、行为矫正等方式改善。
过敏性鼻炎可能导致鼻腔黏膜敏感,即使没有明显鼻涕分泌,孩子仍会因瘙痒或不适反复吸鼻子。常见诱因包括尘螨、花粉、宠物皮屑等过敏原。可表现为阵发性鼻痒、打喷嚏。治疗需避免接触过敏原,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糖浆、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孟鲁司特钠颗粒等药物控制症状。
慢性鼻窦炎可能仅表现为鼻腔后部黏液倒流刺激,导致孩子频繁做吸鼻动作。可能伴随口臭、晨起咳嗽等症状。需通过鼻内镜或影像学检查确诊,治疗可选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冲洗,配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药物。
幼儿可能因好奇将小物件塞入鼻腔,初期异物可能未堵塞鼻腔通气,但会刺激黏膜引发反射性吸鼻动作。常见伴随单侧鼻塞、血性分泌物。家长需及时带孩子就医取出异物,避免使用镊子自行操作造成二次损伤。
部分儿童会在感冒痊愈后保留吸鼻子的习惯性动作,属于无意识行为。可能因前期疾病形成条件反射,或模仿他人行为所致。可通过温和提醒、分散注意力等行为干预逐步纠正,避免过度关注强化该行为。
焦虑、紧张等情绪可能引发神经性抽动,表现为重复吸鼻动作。常见于家庭环境变动、学业压力等情况,可能伴随眨眼、清嗓等其他抽动症状。需通过心理疏导缓解压力,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盐酸硫必利片等药物辅助治疗。
家长需观察孩子吸鼻频率是否影响日常生活,是否伴随发热、面部疼痛等症状。保持室内湿度适宜,定期清洁床上用品减少尘螨。若症状持续两周以上或加重,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排查器质性疾病。避免反复批评孩子的吸鼻行为,可通过游戏、绘本等方式引导其自主纠正习惯性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