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打呼噜是怎么回事

5.8万次浏览

何海贤 主治医师

何海贤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喉科

新生儿打呼噜可能由鼻腔分泌物阻塞、喉软骨发育不全、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先天性喉喘鸣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清理鼻腔、调整睡姿、就医检查等方式干预。

1、鼻腔分泌物阻塞

新生儿鼻腔狭窄,奶渍或鼻痂可能堵塞气道引发呼噜声。家长需用生理盐水滴鼻软化分泌物,再用吸鼻器轻柔清理。若伴随鼻塞或呼吸费力,可能与感冒有关,需观察是否出现发热或拒奶。

2、喉软骨发育不全

喉部软骨未完全成熟会导致吸气时喉组织塌陷,产生类似打鼾声。多数会随成长自行改善,家长需保持室内湿度,避免仰卧时颈部过度弯曲。若出现喂养困难或面色青紫,需排查喉软化症。

3、呼吸道感染

病毒性感冒或支气管炎可能引发黏膜肿胀和痰液增多。表现为呼噜声伴随咳嗽、发热,可遵医嘱使用小儿氨溴索口服溶液、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等祛痰药。家长需监测呼吸频率,警惕呼吸急促超过60次/分钟。

4、腺样体肥大

持续打鼾伴张口呼吸可能提示腺样体增生,需耳鼻喉科评估。重度肥大可能影响氧气摄入,表现为睡眠憋醒或发育迟缓,必要时需手术切除。家长可尝试侧卧睡姿减轻症状。

5、先天性喉喘鸣

喉部结构异常导致的高调喘鸣音多在出生后1-2周出现,吸气时加重。轻症无需治疗,但需避免呛奶。若伴随三凹征或体重不增,需排除喉蹼等畸形,可能需喉镜检查和手术治疗。

日常护理需保持环境湿度50%-60%,避免接触二手烟。喂奶后竖抱拍嗝,选择侧卧或仰卧头偏一侧睡姿。若呼噜声持续超过2周、出现呼吸暂停或喂养量下降,需及时儿科就诊评估。记录打鼾频率和伴随症状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因,禁止自行使用鼻腔减充血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