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同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外科
婴儿两天没拉屎可能与喂养方式改变、胃肠功能未完善、饮食结构单一、肠道菌群失调、先天性巨结肠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喂养、腹部按摩、补充益生菌、药物干预、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母乳转配方奶或添加辅食时,婴儿可能出现暂时性排便减少。母乳中水分含量高易消化,而配方奶或固体食物消化较慢。无须特殊处理,可适当增加喂水次数,顺时针按摩婴儿腹部促进肠蠕动。
6个月以下婴儿肠道神经调节能力较弱,排便反射不规律。通常表现为腹部柔软、无哭闹,排便时无痛苦表情。建议家长记录排便周期,若无腹胀呕吐可继续观察,每日进行3-5次蹬腿运动帮助肠道活动。
母乳喂养母亲饮食中缺乏膳食纤维,或配方奶冲调过浓,可能导致婴儿粪便干结。母亲需增加西蓝花、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配方奶喂养者应按比例调配,两次喂奶间喂5-10毫升温水。
可能与使用抗生素或感染有关,表现为排便费力、粪便酸臭。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同时避免过度清洁奶瓶,保留部分有益菌群定植机会。
因肠道神经节细胞缺失导致粪便淤积,新生儿期即可出现腹胀、呕吐,需通过钡灌肠造影确诊。轻度可尝试开塞露通便,严重者需接受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或腹腔镜手术,术后需长期随访排便功能。
家长应每日记录婴儿进食量、排便性状及精神状态。母乳喂养母亲需保持饮食均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配方奶喂养者要确保奶液温度适宜、浓度标准。若伴随哭闹不安、呕吐腹胀或超过5天未排便,需立即就医排除肠梗阻等急症。平时可定期做排气操,选择宽松衣物减少腹部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