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抑郁症可通过情绪持续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食欲改变、自我否定等表现初步判断。抑郁症可能由遗传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神经递质失衡、躯体疾病、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需通过专业量表评估和临床诊断确认。
抑郁症患者常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表现为显著且持久的悲伤、空虚或绝望感,可能伴有不明原因的哭泣。这种情绪与日常压力事件不成比例,且难以通过自我调节缓解。部分患者会描述为“心里压着石头”或“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劲”。若伴随注意力下降、决策困难等认知症状,需警惕抑郁发作。
患者对既往热衷的活动明显丧失兴趣,如停止社交、放弃爱好甚至回避亲密关系。典型表现为晨重夜轻的愉悦感缺失,即使参与活动也体验不到快乐。部分患者会出现情感麻木,对正向刺激反应迟钝。这种状态若持续超过两周且影响社会功能,需考虑抑郁倾向。
约80%抑郁症患者存在睡眠异常,包括入睡困难、早醒或睡眠浅。特征性表现为比平时早醒2小时以上且无法再次入睡,或出现睡眠节律紊乱。少数患者可能表现为过度睡眠,但醒后仍感疲惫。持续睡眠问题会加重情绪障碍,形成恶性循环。
抑郁症可能伴随食欲显著下降或暴饮暴食,导致体重短期内波动超过5%。部分患者失去进食欲望,进食时味同嚼蜡;另一些则通过高糖高脂食物缓解情绪。这种变化若排除器质性疾病,且伴随其他抑郁症状,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患者常存在过度自责、无价值感或病态罪恶感,甚至对既往小过失产生强烈悔恨。严重时出现“罪恶妄想”,坚信自己应受惩罚。部分伴有反复出现的死亡念头,从被动希望“不再醒来”到主动制定自杀计划。此类症状属危险信号,需立即干预。
建议存在上述表现者记录症状频率和持续时间,避免自行使用网络量表替代专业评估。可优先通过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正念训练等方式调节,但若症状持续两周以上或影响生活,须及时至精神心理科就诊。诊断需结合病史采集、精神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确诊后可能采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或联合干预。注意避免将短期情绪波动误判为抑郁症,也勿因病耻感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