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呛奶从鼻子出来怎么办

3.52万次浏览

李延忠 主任医师

李延忠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婴儿呛奶从鼻子出来可通过调整喂奶姿势、控制奶速、拍嗝、清理鼻腔、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婴儿呛奶可能与喂奶姿势不当、奶嘴孔过大、胃食管反流、呼吸道感染、喉软骨发育不良等因素有关。

1、调整喂奶姿势

喂奶时保持婴儿头部略高于身体,采用半坐位或斜抱姿势,避免平躺喂奶。母乳喂养时让婴儿含住大部分乳晕,奶瓶喂养时奶液需完全充满奶嘴前端。喂奶后维持竖抱姿势15-20分钟,有助于减少奶液反流。若婴儿频繁呛奶,可尝试少量多次喂养。

2、控制奶速

选择适合月龄的奶嘴,新生儿建议使用S号慢流量奶嘴。奶瓶倒置时奶液应呈滴状而非线状流出。母乳喂养时若奶阵过急,可用手指轻压乳晕减缓流速。喂奶过程中观察婴儿吞咽节奏,出现连续吞咽时可暂停片刻。避免在婴儿哭闹或过度饥饿时喂奶。

3、拍嗝

每喂5-10毫升奶液或单侧哺乳后,将婴儿竖抱拍嗝。用手掌空心状轻拍背部肩胛区,持续3-5分钟。拍出嗝后再继续喂食,喂奶结束后需再次拍嗝。若拍嗝困难可将婴儿置于肩头,轻柔按摩背部促进气体排出。早产儿或低体重儿需延长拍嗝时间。

4、清理鼻腔

发生呛奶后立即将婴儿侧卧,用吸鼻器清除鼻腔残留奶液。无器械时可使用婴儿专用棉签蘸生理盐水轻柔擦拭鼻孔。清理时固定婴儿头部避免扭动,操作需快速轻柔。若奶液进入气道出现面色发绀,应立即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并呼叫急救。

5、及时就医

反复呛奶伴随咳嗽、呼吸急促需排查胃食管反流病,可能需使用铝碳酸镁混悬液等药物治疗。喉软骨发育不良引起的呛奶通常伴随喘鸣音,需补充维生素D滴剂促进发育。呼吸道感染导致的呛奶可能需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出现发热、拒奶等表现应及时儿科就诊。

日常需保持喂养环境安静,避免分散婴儿注意力。喂奶前检查奶温,配方奶需按比例调配。注意观察婴儿唇周是否发绀、呼吸是否规律。记录呛奶频次和伴随症状,定期测量体重评估营养摄入。哺乳期母亲应避免摄入咖啡因等刺激性食物。若调整喂养方式仍无改善,建议儿童消化科或耳鼻喉科专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