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骨折后怎样训练

3.69万次浏览

王亮 副主任医师

王亮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

脚骨折后可通过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负重训练、步态训练等方式进行康复。训练需根据骨折愈合阶段循序渐进,建议在医生或康复师指导下进行。

1、关节活动度训练

早期可在无痛范围内进行踝关节背屈、跖屈、内翻、外翻等被动活动,使用弹力带辅助牵拉改善僵硬。骨折稳定后转为主动活动,如用脚趾夹毛巾、写字等精细动作训练。注意避免暴力扭转,骨质疏松患者需减少旋转动作。

2、肌肉力量训练

伤后3-4周起进行腓肠肌静力收缩,坐位提踵训练比目鱼肌。拆除固定后逐步增加抗阻训练,如弹力带踝泵运动、单腿站立提踵。老年患者可配合水中行走降低关节负荷,肌肉萎缩严重时需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

3、平衡训练

从双足静态站立开始,过渡到软垫站立、闭眼站立。使用平衡垫或振动板强化本体感觉,逐步增加单腿站立时间。训练中需扶靠稳固支撑物,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防跌倒,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建议穿防护鞋。

4、负重训练

根据X线愈合情况决定负重进度,初期采用拐杖部分负重行走,从10%体重逐步过渡到全负重。使用压力感应鞋垫监测分布,复杂性骨折需延长保护期。儿童患者因骨骼生长活跃可适当提前负重时间。

5、步态训练

纠正跛行步态需进行重心转移训练,借助平行杠练习足跟-足尖滚动。台阶训练时遵循患肢先上、健肢先下原则,步行速度控制在每分钟60-80步。运动员恢复专项训练前需通过功能性动作筛查。

康复期间应保持每日钙摄入800-1000毫克,维生素D补充400-800国际单位促进骨愈合。训练后出现肿胀可抬高患肢15分钟配合冰敷,疼痛持续超过2小时需减少训练强度。睡眠时使用支具维持功能位,戒烟戒酒以避免延迟愈合。定期复查X线评估骨痂生长情况,合并糖尿病、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者需延长康复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