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溶血性黄疸的三大特征

3.15万次浏览

刘爱华 主任医师

刘爱华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婴儿溶血性黄疸的三大特征主要有皮肤黏膜黄染、贫血以及肝脾肿大。溶血性黄疸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导致红细胞破坏过多,胆红素生成增加引起的,需及时就医干预。

1、皮肤黏膜黄染

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进展迅速,由面部逐渐蔓延至躯干和四肢。巩膜黄染是重要体征,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常超过正常范围。光照疗法是主要治疗手段,严重时需换血治疗。家长需每日观察黄疸变化情况,记录黄疸部位及程度。

2、贫血

溶血导致红细胞大量破坏,可出现面色苍白、心率增快等贫血表现。外周血检查显示血红蛋白降低,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轻度贫血可通过补充铁剂改善,重度贫血需输血治疗。家长应注意监测婴儿喂养情况及精神状态变化。

3、肝脾肿大

红细胞破坏产物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导致肝脾代偿性肿大,体检可触及肋下肝脾边缘。超声检查可明确肿大程度。这种情况提示溶血持续存在,需加强病因治疗。家长为婴儿穿衣或抚触时应动作轻柔,避免腹部受压。

发现婴儿出现上述特征时,家长应立即就医检查血常规、胆红素水平及血型抗体。母乳喂养期间母亲应避免食用可能加重溶血的食物,保持婴儿皮肤清洁干燥,定期监测黄疸消退情况。出院后需遵医嘱复查胆红素及血红蛋白,注意观察婴儿吃奶、睡眠及大小便情况,出现异常及时返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