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科
牙槽骨萎缩可通过调整饮食、使用药物、佩戴义齿、骨增量手术、种植牙等方式治疗。牙槽骨萎缩通常由牙周炎、骨质疏松、长期缺牙、营养不良、遗传等因素引起。
增加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有助于减缓牙槽骨萎缩,如牛奶、奶酪、鱼类和绿叶蔬菜。避免过硬或过黏的食物,减少对剩余牙齿和牙槽骨的机械刺激。均衡饮食对维持口腔健康至关重要。
针对骨质疏松引起的牙槽骨萎缩,可遵医嘱使用阿仑膦酸钠片、碳酸钙D3片、骨化三醇软胶囊等药物。牙周炎患者可能需要使用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辅助控制感染。药物需在专业指导下使用。
长期缺牙导致的牙槽骨萎缩可通过活动义齿或固定义齿修复。义齿能恢复咀嚼功能,减少剩余牙槽骨的吸收。需定期调整义齿以适应牙槽骨形态变化,建议每半年复查一次。
严重牙槽骨萎缩可考虑引导骨再生术或骨移植手术。手术使用自体骨或人工骨材料重建牙槽骨高度和宽度,为后续修复治疗创造条件。术后需要3-6个月骨愈合期。
在骨量充足的情况下,种植牙是理想的修复方式。对于轻度萎缩可采用短种植体,严重萎缩需先进行骨增量。种植体能有效刺激牙槽骨,防止进一步吸收。成功率与骨质量和口腔卫生状况相关。
日常应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使用软毛牙刷和牙线清洁,每半年进行一次专业洁治。戒烟限酒,控制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定期口腔检查能早期发现牙槽骨变化,及时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出现牙齿松动、牙龈退缩等症状时应尽早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