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国哲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肝胆外科
胆囊息肉一般不会引起疼痛,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胆囊息肉可能与胆固醇代谢异常、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通常通过超声检查发现。
胆囊息肉属于胆囊壁向腔内突起的病变,根据病理性质可分为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等类型。胆固醇性息肉占多数,与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沉积有关,这类息肉生长缓慢且极少恶变。炎性息肉多继发于胆囊结石或反复胆囊炎,息肉基底较宽且可能伴随胆囊壁增厚。体积较小的息肉通常不会影响胆囊收缩功能,患者偶有右上腹隐胀感但极少出现剧烈疼痛。若息肉直径超过10毫米或合并胆囊结石时,可能因胆囊排空受阻诱发胆绞痛,表现为进食油腻后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并向右肩背部放射。超声检查可明确息肉大小、数量及血流信号,增强CT或核磁共振能进一步评估息肉与胆囊壁的关系。
少数情况下胆囊息肉可能引发疼痛,多见于息肉位置特殊或存在并发症时。息肉生长在胆囊颈部可能堵塞胆汁流出道,导致胆囊内压力升高引发胀痛。合并感染时可能出现持续性右上腹痛伴发热,血液检查显示白细胞升高。息肉蒂部扭转或脱落时可能引起突发性剧烈腹痛,需警惕胆囊穿孔风险。直径增长迅速的息肉或伴有胆囊壁不规则增厚时,疼痛可能提示恶变倾向。对于有症状的胆囊息肉患者,建议每3-6个月复查超声监测变化,必要时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
日常应注意低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定期进行腹部超声检查。若出现持续腹痛、黄疸或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行胆囊切除术。术后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逐步恢复清淡饮食并定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