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贤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喉科
鼻屎变多可能由空气干燥、感冒、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萎缩性鼻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保持环境湿度、药物治疗、鼻腔冲洗等方式缓解。
环境湿度低会导致鼻腔黏膜水分蒸发过快,黏液变稠形成鼻屎。冬季暖气房或空调房内更易发生。建议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在50%左右,或通过热毛巾蒸汽熏鼻帮助软化分泌物。避免频繁挖鼻,防止黏膜损伤。
病毒感染引发急性鼻炎时,鼻腔黏膜充血肿胀,黏液分泌增多并与脱落细胞混合形成鼻屎。常伴随打喷嚏、鼻塞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伪麻黄碱片缓解鼻塞,或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清洁鼻腔。感冒痊愈后症状多自行消失。
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刺激导致组胺释放,引起鼻腔分泌物增加。典型表现为清水样鼻涕伴鼻痒,干燥后形成鼻屎。需避免接触过敏原,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抗过敏,或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减轻炎症反应。
细菌感染引发鼻窦黏膜化脓性炎症时,黄绿色脓性分泌物倒流至鼻腔,干燥后形成异味鼻屎。可能伴随头痛、面部压痛。需医生评估后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抗感染,配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黏液排出。
鼻腔黏膜及腺体萎缩导致分泌物减少,干燥结痂形成恶臭鼻屎。可能与维生素缺乏或长期炎症刺激有关。需医生确诊后使用复方薄荷脑滴鼻液润滑鼻腔,严重者可能需手术缩小鼻腔改善症状。
日常应注意每日饮水1500毫升以上,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冬季外出可佩戴口罩减少冷空气刺激,定期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若鼻屎带血、有腐臭味或伴随持续头痛,需及时耳鼻喉科就诊排除肿瘤等疾病。儿童出现症状时家长应协助清洁鼻腔,避免用力抠挖造成鼻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