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中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肿瘤科
癌痛规范化治疗的核心是综合应用药物、非药物及心理干预手段。药物治疗包括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和辅助药物,非药物治疗可采用放射治疗、神经阻滞和物理治疗。阿片类药物是治疗中重度癌痛的首选,如吗啡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和羟考酮缓释片。非甾体抗炎药适用于轻度疼痛,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和塞来昔布。辅助药物包括抗抑郁药和抗惊厥药,如阿米替林、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
1、药物治疗需遵循“三阶梯”原则:轻度疼痛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中度疼痛加用弱阿片类药物,重度疼痛使用强阿片类药物。给药方式可选择口服、贴剂或注射,确保按时给药而非按需给药,以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
2、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放射治疗,适用于骨转移引起的疼痛;神经阻滞可通过阻断疼痛传导路径缓解疼痛;物理治疗如热疗、冷疗和电刺激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症状。
3、心理干预在癌痛治疗中至关重要。认知行为疗法可帮助患者调整对疼痛的认知,放松训练和冥想能有效缓解焦虑情绪,心理支持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4、疼痛评估是治疗的基础,需采用数字评分法或视觉模拟评分法定期评估疼痛强度。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疼痛控制效果。多维度评估疼痛性质、部位和伴随症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规范化治疗需多学科协作,包括肿瘤科、疼痛科和精神科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持续教育和随访可提高患者依从性,确保治疗效果。通过规范化的综合治疗,大多数癌痛患者可获得有效缓解,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