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消化不良的症状

7934次浏览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小儿消化不良的症状主要有食欲不振、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大便异常等。消化不良可能与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感染、食物过敏、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有关。

1、食欲不振

小儿消化不良时常见食欲明显下降,对平时喜爱的食物也提不起兴趣。这与胃排空延迟、胃酸分泌异常有关,可能伴随进食后饱胀感。家长需观察孩子进食量是否骤减,避免强迫喂食。若持续超过3天,需排查是否存在胃炎或肠易激综合征。

2、腹胀

腹部膨隆、叩诊呈鼓音是典型表现,多因肠道产气增多或蠕动减缓导致。孩子可能频繁排气、哭闹时腹部紧绷。家长可顺时针按摩婴儿腹部,年长儿可适量活动促进排气。需警惕乳糖不耐受或肠道感染引起的病理性腹胀。

3、腹痛

疼痛多位于脐周,呈阵发性绞痛或隐痛,与肠痉挛或炎症刺激相关。婴幼儿表现为突发哭闹、蜷缩身体,学龄儿童可描述疼痛性质。热敷腹部可能缓解症状,若疼痛固定于右下腹需紧急排除阑尾炎。

4、恶心呕吐

胃内容物反流可能引发进食后呕吐,呕吐物含未消化食物残渣。反复呕吐需防止脱水,可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若呕吐物带血丝或呈喷射状,可能提示胃食管反流病或幽门梗阻等器质性疾病。

5、大便异常

包括腹泻每日稀便超过3次或便秘3天以上未排便,粪便可能含未消化奶瓣或食物颗粒。轮状病毒感染时会出现蛋花汤样便,过敏性肠炎可见黏液血便。家长应记录排便频率和性状变化供医生参考。

建议家长调整饮食结构,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半流质食物,避免油腻及生冷刺激。可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菌群,或胰酶肠溶胶囊辅助消化。每日进行腹部抚触按摩,建立规律进食习惯。若症状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发热、血便等警示症状,需及时儿科就诊完善便常规、腹部超声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