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中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肿瘤科
难治性癌痛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心理支持,其发生与肿瘤压迫、神经损伤及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药物治疗可选用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辅助药物如抗抑郁药阿米替林、抗惊厥药加巴喷丁,以及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介入治疗包括神经阻滞、鞘内药物输注系统和射频消融,这些方法能直接作用于疼痛源,显著缓解症状。心理支持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和心理咨询,帮助患者应对疼痛带来的情绪困扰。
1、药物治疗是难治性癌痛的基础,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有效缓解中重度疼痛。辅助药物如抗抑郁药阿米替林、抗惊厥药加巴喷丁,可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则有助于减轻炎症相关疼痛。
2、介入治疗针对药物无法控制的疼痛,神经阻滞通过注射麻醉药物阻断疼痛信号传递,鞘内药物输注系统将药物直接输送到脊髓周围,减少全身副作用,射频消融通过高温破坏疼痛传导神经,实现长期缓解。
3、心理支持在难治性癌痛管理中不可或缺,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调整对疼痛的认知,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可降低疼痛感知,心理咨询则提供情感支持,减轻焦虑和抑郁。
4、难治性癌痛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肿瘤直接压迫神经或组织、肿瘤浸润导致的神经损伤,以及肿瘤相关炎症因子的释放,均可引发持续性或爆发性疼痛。
难治性癌痛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结合药物、介入和心理支持,全面缓解疼痛并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定期评估疗效,及时调整治疗策略,以实现最佳疼痛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