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一定要做手术吗

王晏美 主任医师

王晏美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肠息肉是否需要手术取决于其类型、大小和是否有恶变风险,通常直径大于1厘米或存在癌变倾向的息肉需手术切除。治疗方式包括内镜下切除、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具体选择需根据息肉特征和患者健康状况决定。原因主要与遗传、饮食习惯、慢性炎症和年龄等因素相关,定期肠镜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处理。

1、肠息肉的类型决定治疗方案。腺瘤性息肉具有较高癌变风险,通常需要手术切除;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恶变概率较低,可通过定期随访观察。内镜下切除术适用于直径较小的息肉,创伤小、恢复快;腹腔镜手术适用于较大或位置复杂的息肉,具有微创优势;开腹手术则用于恶性息肉或广泛病变的情况。

2、息肉的大小是手术决策的关键因素。直径小于1厘米的息肉可考虑保守观察,定期复查;直径1-2厘米的息肉需评估癌变风险后决定是否手术;直径大于2厘米的息肉通常建议手术切除。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适用于2厘米以下的息肉,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适用于2厘米以上的较大息肉。

3、息肉的病理特征影响治疗选择。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息肉可通过内镜切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早期癌变的息肉需扩大切除范围。对于多发息肉或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可能需要更积极的手术干预,如全结肠切除术。术后需定期随访,监测复发情况。

4、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也是手术考虑因素。合并严重心肺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需评估手术风险后决定治疗方案。对于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可选择保守治疗,密切监测息肉变化。术后饮食调理很重要,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红肉和加工食品的摄入,保持规律作息。

肠息肉的治疗需要个体化评估,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是关键,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肠镜检查,有家族史者更应重视筛查。术后定期随访和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复发,降低肠癌风险。对于存在癌变倾向的息肉,及时手术切除可显著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