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凡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儿科
婴儿歪脖子可通过观察头颈姿势、触摸肌肉硬度、检查活动范围、对比双侧对称性、评估发育里程碑等方式判断。歪脖子可能与先天性肌性斜颈、产伤、颈部感染、眼肌失衡、神经系统异常等因素有关。
婴儿头部持续偏向一侧,下巴转向对侧是典型表现。清醒时头部固定于同一角度,睡眠时姿势无改善需警惕。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可能出现患侧胸锁乳突肌缩短导致的特征性姿势,部分伴有面部不对称。
用指腹轻触胸锁乳突肌中下段,患侧可能触及橄榄形硬块。肿块直径约1-2厘米,质地类似软骨,通常无压痛。肌性斜颈的肿块多在出生后2-4周出现,6-8个月逐渐纤维化。触摸时需对比双侧肌肉紧张度差异。
被动旋转婴儿头部,记录下巴转向患侧的受限程度。正常婴儿颈部可旋转90度,肌性斜颈患儿常存在15-30度活动受限。同时检查前后屈伸动作,排除颈椎骨性异常。测试时动作需轻柔,避免强制扭转。
测量双侧面部宽度、眼裂高度及耳位是否对称。长期头颈歪斜可能导致患侧面部发育迟缓,出现大小脸畸形。观察锁骨及肩部高度差异,严重斜颈可能引发继发性脊柱侧弯。需每月记录头围及面部比例变化。
记录抬头、翻身等大运动发育进度。肌性斜颈患儿因颈部活动受限,可能延迟达到3月龄竖直抬头标准。合并神经系统异常者会出现全身肌张力改变或原始反射消退延迟。需结合Gesell发育量表全面评估。
发现婴儿头颈姿势异常应尽早就医,医生将通过超声检查胸锁乳突肌厚度差,X线排除颈椎半脱位,必要时进行脑部MRI。3月龄内开始治疗效果最佳,可采用体位矫正、手法牵拉、局部热敷等保守治疗。日常哺乳时交替变换抱姿,玩具放置于患侧上方诱导转头,睡眠时用毛巾卷维持中立位。避免使用定型枕或强制固定装置,定期复查颈部活动度及发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