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华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肾病综合征可能由遗传因素、免疫异常、感染、代谢性疾病、药物或毒物等因素引起。肾病综合征通常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等症状。
部分肾病综合征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如先天性肾病综合征、Alport综合征等。这类疾病通常与基因突变有关,可能导致肾小球滤过屏障结构或功能异常。患者早期可能出现蛋白尿、血尿等症状。治疗需根据具体遗传病类型制定方案,可能涉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片、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软胶囊等药物。
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是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原因,如微小病变型肾病、膜性肾病等。这类疾病可能与B细胞过度活化、自身抗体产生有关,导致肾小球基底膜损伤。患者除典型肾病综合征表现外,可能伴有血尿、高血压。治疗常采用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免疫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胶囊等。
某些病毒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HIV,或细菌感染如链球菌感染,可能诱发肾病综合征。病原体可直接损伤肾组织或通过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病变。患者可能先出现发热、乏力等感染症状,随后出现肾病表现。治疗需控制感染源,如使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抗病毒,同时配合肾病综合征的常规治疗。
糖尿病、淀粉样变性等代谢性疾病可能继发肾病综合征。长期高血糖或异常蛋白沉积可破坏肾小球滤过功能。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多饮多尿等前驱症状,淀粉样变性患者可能伴有器官肿大。治疗需控制原发病,如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控制血糖,同时给予肾病对症治疗。
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某些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注射液,或接触重金属等毒物,可能导致肾损伤引发肾病综合征。患者常有明确用药史或毒物接触史,可能伴有肾功能异常。治疗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避免毒物接触,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肾病综合征患者应注意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食盐摄入控制在3-5克,蛋白质以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为主。避免剧烈运动,防止水肿加重。定期监测尿蛋白、肾功能等指标,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出现严重水肿、尿量明显减少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感染,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