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是怎么回事女性

4.37万次浏览

黄钟明 副主任医师

黄钟明副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泌尿外科

女性尿失禁可能由盆底肌松弛、泌尿系统感染、神经系统病变、激素水平变化、膀胱过度活动症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盆底肌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神经调节等方式治疗。

1、盆底肌松弛

盆底肌松弛是女性尿失禁的常见原因,可能与妊娠分娩、年龄增长、长期腹压增高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咳嗽或打喷嚏时漏尿。轻度患者可通过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严重者需考虑盆底重建手术。遵医嘱使用盐酸米多君片、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等药物可改善症状。

2、泌尿系统感染

膀胱炎或尿道炎等泌尿系统感染可能导致急迫性尿失禁,通常伴有尿频尿痛。感染可能与细菌入侵、卫生习惯不良有关。确诊后需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配合多饮水促进细菌排出。日常需保持会阴清洁,避免憋尿。

3、神经系统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干扰膀胱控制功能,导致溢出性尿失禁。这类患者常伴随肢体麻木或运动障碍。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改善神经功能,必要时进行间歇导尿。定期进行膀胱功能训练有助于恢复排尿控制。

4、激素水平变化

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会使尿道黏膜萎缩,降低控尿能力,常见于中老年女性。这种情况可能与阴道干涩、尿路刺激症状并存。局部使用雌三醇乳膏可改善尿道黏膜状态,配合大豆异黄酮等植物雌激素补充。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可减轻症状。

5、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逼尿肌不自主收缩会导致突发尿急和尿失禁,可能与膀胱感觉神经敏感化有关。患者常描述为"憋不住尿"。遵医嘱使用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片、盐酸奥昔布宁缓释片等药物可抑制膀胱过度活动,生物反馈治疗也有助于重建正常排尿反射。

女性尿失禁患者日常应控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规律排尿间隔时间,避免便秘等增加腹压的行为。超重者需减重以减轻盆底压力,可选择游泳等低冲击运动。记录排尿日记帮助医生评估病情,症状持续或加重时需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绝经女性可适当补充胶原蛋白增强盆底组织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