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主任医师 抚顺市中医院 中风科
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主要有中药内服、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穴位贴敷和情志调摄。
中医辨证将失眠分为心脾两虚、肝郁化火、阴虚火旺等证型,常用酸枣仁汤、归脾汤、黄连阿胶汤等方剂。酸枣仁汤适用于虚烦不眠,归脾汤针对心脾两虚型失眠,黄连阿胶汤主治阴虚火旺型失眠。药物需由中医师根据舌脉辨证开具,避免自行配伍。典型症状伴随心悸、头晕、面色萎黄等表现时多属此类。
选取百会、神门、三阴交等穴位进行毫针刺激,配合安眠、照海等特定穴位。针对肝阳上亢型可加太冲穴,心肾不交型加涌泉穴。针灸通过调节经络气血改善睡眠障碍,对入睡困难、易醒等症状有调节作用。治疗时可能出现局部酸胀感,属于正常得气反应。
采用头面部穴位点按配合背部膀胱经推拿,重点操作印堂、太阳、风池等穴位。对心脾两虚型可采用捏脊疗法,肝郁气滞型配合胁肋部搓摩。每日睡前按摩20分钟有助于放松身心,改善睡眠质量。注意手法需轻柔连贯,避免暴力按压。
将吴茱萸、肉桂等药物研末后敷贴涌泉穴,或使用磁珠贴压耳部神门、皮质下等耳穴。适用于药物不耐受人群,通过皮肤吸收和穴位刺激发挥安神作用。贴敷时间一般保持6-8小时,皮肤过敏者应禁用。常见反应为局部温热感,出现刺痛需立即停用。
通过五音疗法、导引术等调节情志,配合移情易性等心理疏导方法。肝郁型宜听角调音乐,心气虚型适用徵调乐曲。每日练习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功法有助于疏通气机。需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避免睡前情绪激动或过度思虑。
中医治疗强调辨证施治,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综合运用上述方法。治疗期间应保持卧室安静黑暗,避免睡前饮用浓茶咖啡。可配合食用小米粥、龙眼肉等安神食材,但不宜过量。若失眠持续超过1个月或伴随严重 daytime dysfunction,需及时复诊调整方案。注意记录睡眠日记以便医师评估疗效,切忌自行长期服用安神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