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血管母细胞瘤可通过手术切除、放射治疗、药物治疗、介入栓塞、靶向治疗等方式治疗。血管母细胞瘤可能与遗传因素、基因突变、血管异常增生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头痛、呕吐、共济失调、视力障碍等症状。
手术切除是血管母细胞瘤的首选治疗方法,适用于肿瘤位置表浅、边界清晰且未侵犯重要功能区的病例。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可精准切除肿瘤,减少对周围脑组织的损伤。术后需密切监测颅内压及神经功能变化,预防脑水肿或出血等并发症。对于小脑或脊髓部位的肿瘤,需结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降低手术风险。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如伽玛刀适用于无法手术的深部肿瘤或多发病灶,通过高剂量射线精准照射抑制肿瘤生长。分次放疗可用于体积较大的肿瘤,需根据肿瘤位置调整剂量以避免损伤脑干等关键结构。放射治疗可能导致迟发性脑水肿或放射性坏死,需定期复查磁共振评估疗效。
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可用于控制肿瘤相关水肿,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改善症状。醋酸奥曲肽注射液可能减缓部分分泌性肿瘤的生长速度。甘露醇注射液常用于急性期降低颅内压,需注意电解质平衡监测。药物治疗多作为辅助手段,需联合其他治疗方案。
术前血管内栓塞可减少富血供肿瘤的术中出血风险,通过超选择性插管注入栓塞剂阻断肿瘤供血动脉。对于无法切除的脑干或视路肿瘤,栓塞可能作为姑息治疗手段。需警惕栓塞后脑梗死或正常组织缺血等风险,术后需加强神经功能评估。
针对VHL基因相关血管母细胞瘤,舒尼替尼胶囊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能抑制肿瘤进展。依维莫司片可通过阻断mTOR通路干扰肿瘤细胞代谢。靶向治疗需根据基因检测结果个体化用药,注意监测肝功能异常、高血压等药物不良反应。
血管母细胞瘤患者术后需定期进行头部磁共振复查,监测肿瘤复发情况。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及头部外伤,控制血压稳定。饮食以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食物为主,限制钠盐摄入预防水肿。若出现新发头痛、视力变化或平衡障碍等症状需及时返院评估。对于VHL综合征患者,建议同时筛查视网膜、肾脏等其他系统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