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瘤应该如何治疗

7934次浏览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陈健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黑色素瘤可通过手术切除、免疫治疗、靶向治疗、放疗、化疗等方式治疗。黑色素瘤通常由紫外线暴露、遗传因素、免疫抑制、痣细胞异常增生、慢性炎症刺激等原因引起。

1、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是早期黑色素瘤的主要治疗手段,适用于肿瘤厚度较薄且未发生转移的情况。手术方式包括广泛局部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术,具体术式需根据肿瘤分期决定。术后需定期复查皮肤镜和影像学检查,监测复发迹象。对于原位黑色素瘤,手术治愈率较高。

2、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常用药物包括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伊匹木单抗注射液等。这类药物适用于晚期或转移性黑色素瘤,可能引起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如皮炎、结肠炎。治疗前需评估PD-L1表达水平,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肝功能。

3、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针对特定基因突变如BRAF V600E,常用药物有维莫非尼片、达拉非尼胶囊、曲美替尼片等。用药前需进行基因检测确认突变状态,治疗有效率较高但可能出现发热、皮疹等副作用。联合用药方案可延缓耐药性发生,治疗期间需定期检查心电图和肝功能。

4、放疗

放疗主要用于术后辅助治疗或缓解转移灶症状,常用技术包括调强放疗和立体定向放疗。对于脑转移灶可选用全脑放疗,骨转移灶可缓解疼痛。放疗可能引起皮肤放射性损伤,需配合使用皮肤保护剂。治疗周期通常为2-5周,具体方案根据病灶情况调整。

5、化疗

化疗药物如达卡巴嗪注射液、替莫唑胺胶囊可用于晚期黑色素瘤,但有效率相对较低。常作为其他治疗失败后的选择,可能引起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治疗期间需定期检查血常规,必要时配合使用止吐药物。新型化疗方案可与其他治疗手段联合应用。

黑色素瘤患者治疗后需终身随访,建议每3-6个月进行皮肤检查和影像学评估。日常应避免紫外线直射,使用SPF30以上防晒霜,穿戴防护衣物。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适量补充维生素D,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发现新发色素性皮损或原有痣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就医复查。合理膳食可多摄入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西蓝花、蓝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