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周围型肺癌可通过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式治疗。周围型肺癌通常由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暴露、遗传因素、慢性肺部疾病等原因引起。
手术切除是早期周围型肺癌的首选治疗方式,适用于肿瘤局限且未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常见术式包括肺段切除术、肺叶切除术等。手术前需评估患者心肺功能,术后可能出现胸腔积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需配合呼吸训练和抗感染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早期患者,通过高精度射线定位消灭肿瘤细胞。对于晚期患者,放疗可缓解骨转移疼痛或脑转移症状。治疗期间可能出现放射性肺炎、食管炎等不良反应,需配合止咳化痰药物如氨溴索口服溶液。
含铂类药物的化疗方案常用于术后辅助治疗或晚期患者,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顺铂、注射用卡铂等。化疗可能引起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副作用,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必要时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等支持治疗。
针对EGFR、ALK等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如吉非替尼片、克唑替尼胶囊可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用药前需进行基因检测,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严重时需调整剂量或更换阿法替尼片等替代药物。
PD-1/PD-L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适用于高表达患者,通过激活T细胞杀伤肿瘤。可能出现免疫相关性肺炎、结肠炎等不良反应,需配合甲泼尼龙片等免疫调节剂控制炎症反应。
周围型肺癌患者治疗期间应保持高蛋白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烟并远离二手烟,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改善肺功能。定期复查胸部CT监测治疗效果,出现咯血、胸痛加重等症状及时就诊。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可参加肺癌患者互助小组获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