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剖腹产刀口变红可能由伤口感染、缝线反应、瘢痕增生、局部过敏或活动过度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消毒护理、药物干预、物理治疗等方式改善。
细菌侵入手术切口可能导致局部红肿、疼痛或渗液。常见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需使用碘伏溶液消毒伤口,并外涂莫匹罗星软膏或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若伴随发热需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保持切口干燥,避免沾水。
机体对可吸收缝线产生排异反应时,表现为切口周围持续性红晕伴硬结。可局部热敷促进吸收,外敷地塞米松软膏减轻炎症。若形成线头脓肿需拆除残留缝线,配合使用左氧氟沙星凝胶预防继发感染。
术后3-6个月可能出现瘢痕充血性增生,表现为刀口发红凸起伴瘙痒。早期可涂抹硅酮凝胶或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抑制增生,配合压迫疗法。严重增生需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软化瘢痕。
接触敷料粘胶或消毒剂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红斑伴丘疹。需停用致敏产品,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抗过敏。哺乳期慎用激素类药物时可改用炉甘石洗剂湿敷。
过早负重或频繁弯腰可能牵拉切口导致充血。建议术后6周内避免提重物,使用腹带减少张力。若出现皮下淤血可冷敷,48小时后改用红外线理疗促进吸收。
术后需每日观察切口变化,哺乳期用药前应确认药物安全性。穿着宽松棉质内衣减少摩擦,饮食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愈合。若红肿扩散、渗液化脓或发热超过38℃,应立即就医排查深部感染。瘢痕体质者术后可早期使用减张器,定期复查评估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