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哺乳期长斑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紫外线照射、遗传因素、营养不良、精神压力等因素有关,可通过防晒护理、饮食调整、规律作息、医学美容、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妊娠期和哺乳期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波动明显,可能刺激黑色素细胞活性增强,导致面部出现黄褐斑或妊娠斑。这类色斑多对称分布于颧骨、前额,颜色呈淡褐色至深棕色。日常需避免使用含激素类护肤品,哺乳期结束后激素水平逐渐恢复,部分色斑可能自行淡化。
哺乳期皮肤屏障功能较弱,紫外线会加速黑色素沉积。外出时应采取物理防晒措施,如佩戴宽檐帽、使用哺乳期可用的防晒霜。长时间日晒可能使原有色斑加深,建议选择SPF30以上、PA+++的纯物理防晒产品,避免化学防晒剂通过乳汁影响婴儿。
有家族黄褐斑病史的产妇更易出现哺乳期色斑。这类色斑可能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灰褐色斑片,与基因决定的黑色素细胞过度活跃有关。建议哺乳期结束后咨询皮肤科医生,可考虑使用氢醌乳膏、氨甲环酸片等药物,但哺乳期间禁用这些药物。
哺乳期对维生素C、维生素E、叶酸等营养素需求增加,缺乏这些抗氧化物质可能导致酪氨酸酶活性增强。建议多食用猕猴桃、西蓝花、坚果等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复合维生素片。缺铁性贫血也可能加重色素沉着,可通过动物肝脏、红肉等食物补充铁元素。
哺乳期睡眠不足、焦虑等应激状态会促进促黑素细胞激素分泌。建议通过家人协助照料婴儿、白天补眠等方式缓解疲劳,适度练习冥想或深呼吸调节情绪。持续高压状态可能诱发炎症后色素沉着,表现为散在点状褐色斑疹。
哺乳期色斑护理需特别注意安全性,避免使用含维A酸、水杨酸等成分的祛斑产品。日常可多用维生素E胶囊外涂淡斑,哺乳期结束后若色斑未消退,可考虑光子嫩肤或调Q激光治疗。建议哺乳期间每月拍照记录色斑变化,若出现短期内面积扩大、颜色加深或伴随瘙痒等症状,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排除其他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