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产后腋窝下有肿块可能与乳腺导管堵塞、副乳增生、淋巴结肿大、乳腺炎、皮脂腺囊肿等原因有关,可通过热敷按摩、药物治疗、穿刺引流、手术切除等方式处理。产后腋窝肿块通常与激素变化、乳汁淤积、细菌感染等因素相关,需结合具体病因干预。
哺乳期乳汁排出不畅可能导致乳腺导管堵塞,形成质硬、触痛明显的肿块。这种情况与哺乳姿势不当、内衣过紧有关。可通过局部热敷配合轻柔按摩促进疏通,必要时使用蒲公英颗粒或乳癖消片缓解胀痛,若合并发热需警惕感染。
孕期激素刺激可能激活残留的副乳组织,表现为腋下柔软包块,按压可有少量泌乳。通常无须特殊治疗,哺乳结束后多自行消退。若持续增大或疼痛明显,可遵医嘱使用逍遥丸调节内分泌,严重者需手术切除。
产后免疫力下降易引发腋窝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肿块呈黄豆大小且可活动。常见于乳腺炎或上肢感染时,伴随红肿热痛症状。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抗感染,配合金黄散外敷消肿。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乳腺炎可扩散至腋窝,形成边界不清的炎性肿块,伴有高热寒战。需立即停止患侧哺乳,使用青霉素V钾片控制感染,脓肿形成时需穿刺引流。保持乳头清洁是预防关键。
激素变化导致皮脂分泌旺盛可能形成无痛性囊性肿物,继发感染时出现红肿。较小囊肿可观察,合并感染时用莫匹罗星软膏外涂。反复发作或直径超过2厘米需行囊肿摘除术。
建议哺乳期女性穿着宽松内衣,定期排空乳汁预防淤积。发现肿块持续增大、皮肤发红或体温升高时,应及时就医排查病因。日常可食用丝瓜、蒲公英等通乳食材,避免挤压肿块部位。产后6周内激素波动较大,多数良性肿块会逐渐消退,但需定期复查超声监测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