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剑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骨科
腰椎滑脱症和腰椎峡部裂可能由先天发育异常、外伤劳损、退行性病变、骨质疏松、手术并发症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保守治疗、药物治疗、支具固定、微创手术、开放手术等方式治疗。
部分患者因腰椎峡部先天性薄弱或椎弓根发育缺陷导致结构不稳定,容易在青少年时期出现腰椎峡部裂。这类患者可能伴随腰骶部隐痛、久站后下肢麻木等症状。早期可通过限制剧烈运动、加强核心肌群训练等保守措施干预,若进展为腰椎滑脱症需考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急性外伤如高处坠落或慢性劳损如长期负重,可能导致峡部应力性骨折形成腰椎峡部裂。典型表现为腰部活动受限和翻身疼痛。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配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镇痛药物,慢性期可采用射频消融术处理病灶。
中老年患者因椎间盘脱水退化、韧带松弛,可能引发腰椎滑脱症。常见晨起腰部僵硬和间歇性跛行症状。轻中度患者可服用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营养软骨,配合腰围保护;重度滑脱需行椎间融合术。
绝经后女性或长期服用激素者,因骨密度下降导致椎体承重能力减弱,可能继发腰椎滑脱。特征性表现为身高缩短和夜间骨痛。基础治疗需补充碳酸钙D3片,合并神经压迫时需椎管减压术。
既往腰椎手术如椎间盘切除术后,可能因生物力学改变诱发邻近节段峡部裂或滑脱。这类患者多有手术史和复发性神经根痛。需通过CT三维重建评估,必要时行翻修手术。
日常需避免搬运重物及久坐弯腰动作,睡眠选择硬板床并保持膝关节屈曲体位。游泳和臀桥锻炼有助于增强脊柱稳定性,但急性疼痛期应暂停运动。建议每半年复查腰椎X线监测滑脱进展,出现下肢无力或大小便功能障碍需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