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凡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儿科
宝宝三天不排便可通过调整饮食、腹部按摩、补充水分、增加活动量、使用药物等方式改善。宝宝便秘可能由饮食结构不合理、水分摄入不足、胃肠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调、先天性巨结肠等原因引起。
母乳喂养的宝宝,母亲需减少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粗粮比例。已添加辅食的宝宝可适当添加西梅泥、火龙果泥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或少量食用芝麻油润滑肠道。避免过早引入易导致便秘的辅食如香蕉、苹果泥。
家长可用掌心以脐部为中心顺时针按摩宝宝腹部,每次5-10分钟,每日2-3次。按摩时力度需轻柔,配合屈腿运动帮助肠道蠕动。注意避开喂奶后1小时内进行,按摩时可使用婴儿按摩油减少皮肤摩擦。
6个月以下母乳宝宝无须额外补水,奶粉喂养或混合喂养的宝宝可在两餐间喂5-10毫升温水。已添加辅食的宝宝每日需保证100-200毫升饮水,可尝试用勺喂或学饮杯补充。夏季或发热时需适当增加补水量。
家长可帮助宝宝做蹬自行车式腿部运动,每日3-5次,每次2-3分钟。清醒时多让宝宝俯卧练习抬头,促进腹肌收缩。避免长时间抱睡或使用束缚式婴儿车,学步期宝宝应保证每日1-2小时地面活动时间。
顽固性便秘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开塞露甘油制剂临时通便,或口服乳果糖口服溶液调节肠道渗透压。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可改善菌群失衡。先天性巨结肠需通过钡剂灌肠确诊后行手术治疗。
家长需每日记录宝宝排便次数及性状,出现腹胀拒奶、呕吐、血便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平时可养成餐后定时把便习惯,选择宽松透气的纸尿裤。奶粉喂养需按标准比例冲调,避免过浓。6个月后逐步引入燕麦、豌豆等高纤维辅食,但需注意观察过敏反应。若调整生活方式一周仍无改善,建议到儿科或儿童消化科就诊排查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