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洁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呼吸内科
感觉气不够用想深呼吸可能与生理性因素或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病理性因素有关。常见原因主要有过度换气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贫血、焦虑症等。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治疗。
情绪紧张或压力过大可能引发过度换气综合征,导致呼吸频率加快、二氧化碳排出过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患者可通过调整呼吸节奏,如缓慢用鼻吸气、缩唇呼气等方式缓解症状,必要时需心理疏导干预。
长期吸烟或空气污染可能损伤气道和肺泡,引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表现为活动后气促、咳嗽咳痰,肺功能检查显示气流受限。可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噻托溴铵粉雾剂等药物控制症状,同时需戒烟并避免接触粉尘。
接触过敏原或冷空气可能诱发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表现为喘息、呼吸困难。该病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发作时双肺可闻及哮鸣音。急性期可使用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缓解症状,长期控制需遵医嘱规律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
铁元素摄入不足或慢性失血可能导致贫血,使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出现活动后心悸、气短。血常规检查显示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可遵医嘱补充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同时增加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的食物摄入。
长期精神紧张可能引发焦虑症,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会导致过度换气、窒息感等症状。心理评估显示焦虑量表评分增高。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帕罗西汀片等药物,配合认知行为治疗改善症状。
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建议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收缩腹部,每天练习10-15分钟。饮食注意营养均衡,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全谷物、绿叶蔬菜。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到呼吸内科或心血管内科就诊,完善肺功能、心电图等检查。避免自行服用药物掩盖病情,所有治疗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