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拉不出来还喊痛什么原因

1.51万次浏览

张文同 主任医师

张文同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外科

孩子排便困难伴随疼痛可能与便秘、肛裂、肠梗阻、饮食结构不合理、肠道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明确具体原因后遵医嘱治疗。

1、便秘

粪便在肠道内滞留过久导致干结,排便时可能因摩擦直肠黏膜产生疼痛。家长可观察孩子是否有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呈颗粒状的表现。日常可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西梅泥、火龙果,配合腹部顺时针抚触促进肠蠕动。若持续不缓解,需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开塞露甘油制剂或小麦纤维素颗粒等药物干预。

2、肛裂

硬质粪便通过时造成肛管皮肤撕裂,表现为排便时剧烈疼痛、粪便表面带鲜血。家长需注意孩子是否因疼痛抗拒排便形成恶性循环。急性期可用温水坐浴缓解痉挛,配合红霉素软膏预防感染。严重者需就医使用硝酸甘油软膏或考虑肛门括约肌松解术。

3、肠梗阻

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可能引发阵发性腹痛伴呕吐,完全梗阻时停止排气排便。先天性巨结肠、肠套叠等急症需立即就医,通过腹部超声或造影检查确诊。治疗可能涉及胃肠减压、灌肠或手术解除梗阻,家长切勿自行使用缓泻剂以免加重病情。

4、饮食结构不合理

水分摄入不足、高脂低纤维饮食易导致粪便硬化。家长应调整孩子饮食结构,每日保证足够饮水量,增加燕麦、西蓝花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减少奶酪、油炸食品的摄入。可短期补充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菌群平衡。

5、肠道功能紊乱

精神紧张或排便习惯不良可能引发肠易激综合征,表现为腹痛与排便习惯改变。家长需帮助孩子建立固定排便时间,避免如厕时施加压力。症状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匹维溴铵片调节肠道蠕动,或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改善微生态。

家长需每日记录孩子的排便频率、粪便性状及伴随症状,避免盲目使用泻药。可准备儿童专用坐便器保持膝关节高于髋关节的排便体位,餐后30分钟引导如厕训练。若出现持续48小时未排便、呕吐或血便,应立即前往儿科或消化内科就诊,必要时进行直肠指检或结肠传输试验等检查。日常饮食中可添加亚麻籽油润滑肠道,但需警惕过敏反应,1岁以下婴儿不建议食用蜂蜜缓解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