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舌苔厚怎么回事

1.43万次浏览

杨小凡 副主任医师

杨小凡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儿科

新生儿舌苔厚可能由喂养残留、口腔清洁不足、鹅口疮、脱水、胃肠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加强口腔护理、抗真菌治疗、补充水分、调节胃肠功能等方式改善。

1、喂养残留

母乳或配方奶中的乳脂可能附着在舌面形成白色残留。新生儿唾液分泌较少,舌面自洁能力弱,哺乳后未及时清洁口腔易导致舌苔堆积。家长可用无菌纱布蘸温水轻柔擦拭舌面,每日1-2次,避免用力刮擦损伤黏膜。

2、口腔清洁不足

新生儿口腔黏膜娇嫩,家长常因担心损伤而回避清洁。长期未清洁的口腔环境会使脱落上皮细胞与奶渍混合形成厚苔。建议在两次喂奶间隙,用指套型硅胶牙刷或消毒棉签沾生理盐水清洁舌苔,注意动作轻柔。

3、鹅口疮

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鹅口疮表现为乳白色凝乳状斑块,强行擦拭后可见充血创面。患儿可能伴有拒食、哭闹。确诊后需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局部涂抹,或遵医嘱口服氟康唑颗粒。家长需对奶瓶、玩具进行煮沸消毒。

4、脱水

发热、腹泻或喂养不足导致体液丢失时,唾液分泌减少会使舌苔增厚变黄。观察有无尿量减少、前囟凹陷等脱水体征。母乳喂养儿需增加哺乳频次,配方奶喂养儿可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重度脱水需就医补液。

5、胃肠功能紊乱

消化不良或肠道菌群失调时,舌苔可能呈现黄厚腻状,伴随腹胀、排便异常。可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哺乳母亲需避免高脂饮食。若舌苔持续增厚伴体重不增,需排除先天性代谢性疾病。

日常需保持喂养器具清洁,哺乳后喂少量温水冲洗口腔。避免过度擦拭舌苔造成黏膜损伤,鹅口疮患儿用品应单独消毒。观察舌苔变化是否伴随其他症状,若出现发热、拒奶、尿量异常等表现,或厚苔持续2周未改善,需及时儿科就诊。母乳喂养母亲应注意自身营养均衡,避免辛辣刺激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