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忠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一安静下来就耳鸣可能与噪声暴露、耳部疾病、血管异常、精神因素、药物副作用等原因有关,可通过改善生活习惯、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等方式缓解。耳鸣是听觉系统对声音的异常感知,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长期接触高强度噪声可能导致内耳毛细胞损伤,引发持续性耳鸣。常见于职业性噪声暴露或频繁使用耳机人群。脱离噪声环境后,耳鸣可能减轻。建议使用防噪耳塞保护听力,避免长时间处于嘈杂环境。
中耳炎、耳硬化症等耳部疾病可能引起耳鸣,通常伴随听力下降或耳闷胀感。耳硬化症与镫骨异常有关,表现为低频耳鸣。需通过耳镜检查确诊,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感染,或采用鼓室成形术改善听力。
血管搏动性耳鸣多与颈动脉狭窄、动静脉畸形有关,耳鸣节律与心跳同步。高血压可能加重症状。可通过血管造影确诊,使用尼莫地平片改善微循环,严重时需血管介入治疗。日常需控制血压,避免剧烈运动。
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可能放大耳鸣感知,形成恶性循环。这类耳鸣常为双侧高频声响。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缓解症状,可遵医嘱短期使用艾司唑仑片改善睡眠。建议保持规律作息,进行正念冥想训练。
阿司匹林肠溶片、庆大霉素注射液等药物具有耳毒性,可能损伤听神经导致耳鸣。通常停药后症状可逆。用药期间出现耳鸣需立即告知医生调整方案。避免自行服用耳毒性药物,老年人更需谨慎。
耳鸣患者应避免摄入咖啡因和酒精,这些物质可能加重症状。保持充足睡眠有助于缓解神经性耳鸣,睡前可尝试白噪声掩蔽。建议记录耳鸣发作时间、频率和诱因,就诊时提供给医生参考。若耳鸣突然加重或伴随眩晕、头痛,需立即就医排除听神经瘤等严重疾病。日常可通过听轻音乐、专注其他活动转移对耳鸣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