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尿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6.88万次浏览

李青 主任医师

李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泌尿外科

遗尿症可能由遗传因素、膀胱功能发育延迟、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心理因素、泌尿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行为训练、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等方式改善。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1、遗传因素

遗尿症具有家族聚集性,父母一方有遗尿史时子女发病概率明显增高。这与控制排尿的神经发育相关基因有关。此类情况需记录排尿日记,通过定时唤醒训练建立条件反射。避免夜间过量饮水,睡前2小时限制液体摄入。

2、膀胱功能发育延迟

儿童膀胱容量较小或逼尿肌过度活跃可能导致夜间尿床。表现为排尿次数增多、尿急等症状。可通过膀胱功能训练如延迟排尿法改善,遵医嘱使用盐酸奥昔布宁片、酒石酸托特罗定片等药物调节膀胱功能。

3、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

部分患者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尿量增多。常伴随多饮多尿,尿比重降低。需进行禁水加压素试验确诊,必要时使用醋酸去氨加压素片治疗。用药期间需监测血钠水平,防止低钠血症发生。

4、心理因素

焦虑、恐惧等情绪可能通过神经调节影响排尿控制。常见于家庭变故、学业压力等情况。需通过心理疏导缓解情绪,家长应避免责备,采用奖励机制建立信心。严重时可配合使用氟西汀胶囊等抗焦虑药物。

5、泌尿系统疾病

尿路感染、隐性脊柱裂等器质性疾病可能导致继发性遗尿。多伴有排尿疼痛、腰骶部异常毛发等症状。需进行尿常规、脊柱MRI等检查,确诊后针对性治疗原发病。尿路感染可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脊柱裂需神经外科评估。

建立规律作息时间表,每日保证充足睡眠但避免过度疲劳。晚餐后控制水果、汤类等含水较多食物的摄入,睡前排空膀胱。使用尿床报警器帮助建立觉醒反射,白天进行盆底肌训练增强控制力。家长需保持耐心,避免惩罚加重心理负担,若症状持续超过6岁或伴随其他异常应及时就诊泌尿外科或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