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越来越稀是什么原因

2489次浏览

张天奇 副主任医师

张天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科

牙齿越来越稀可能由牙周炎、牙齿移位、先天性缺牙、龋齿或不良修复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牙周治疗、正畸矫正、种植修复等方式干预。

1、牙周炎

牙周炎是导致牙齿稀疏的常见疾病,与牙菌斑堆积引发牙龈萎缩有关。长期炎症会破坏牙槽骨,导致牙齿支持力下降,出现牙齿移位或脱落。典型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牙缝增宽。需通过龈下刮治控制炎症,配合使用甲硝唑片、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等药物,严重时需进行牙龈翻瓣手术。

2、牙齿移位

缺牙未及时修复可能导致邻牙向缺隙倾斜,对颌牙伸长,形成广泛牙缝。长期咬合紊乱会加速牙齿松动。需通过正畸治疗重新分配间隙,或采用联冠修复稳定咬合关系。常见于智齿拔除后未做修复的中青年人群。

3、先天性缺牙

胚胎发育异常可导致部分牙胚缺失,表现为乳牙脱落后恒牙未萌出,常见于侧切牙或前磨牙区。需通过口腔CT确认牙槽骨情况,选择种植修复或正畸关闭间隙。儿童期发现需定期监测颌骨发育。

4、龋齿破坏

邻面龋坏未及时治疗会导致牙齿邻接关系丧失,形成食物嵌塞并加重牙缝。需去除腐质后使用玻璃离子水门汀或复合树脂充填,大面积缺损需全冠修复。长期缺牙可能引发颞下颌关节紊乱。

5、不良修复体

不密合的牙冠或活动义齿可能压迫牙龈,加速牙槽骨吸收。表现为修复体周围牙龈退缩、基牙松动。需拆除不良修复体,重新设计符合生物力学要求的修复方案,必要时结合牙周夹板固定松动牙。

日常需使用牙线清洁牙缝,避免横向刷牙损伤牙龈。每半年进行口腔检查,发现牙齿移位及时干预。控制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戒烟以减少牙周破坏风险。正畸治疗期间严格佩戴保持器防止复发,修复后定期调整咬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