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腊梅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过敏性皮炎可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光疗、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过敏性皮炎通常由免疫异常、环境刺激、遗传因素、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微生物感染等原因引起。
过敏性皮炎患者需明确并远离致敏物质,常见过敏原有花粉、尘螨、动物皮屑、化妆品成分等。建议进行斑贴试验或血清IgE检测辅助识别过敏原。日常选择无香料、无酒精的温和洗护产品,穿着纯棉透气衣物,避免搔抓或热水烫洗皮损部位。保持室内湿度在合理范围有助于减少尘螨滋生。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地奈德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糖皮质激素制剂控制炎症。慢性期或面部皮损建议选用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伴渗出时可先用硼酸洗液湿敷,干燥后外用氧化锌软膏保护创面。所有外用药需避开眼周及黏膜部位,儿童患者应选择弱效激素并严格控制疗程。
瘙痒剧烈时可服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氯雷他定片等抗组胺药物缓解症状。泛发性皮炎或严重渗出者可能需要醋酸泼尼松片短期系统用糖皮质激素。合并感染者需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免疫调节剂如复方甘草酸苷片适用于反复发作患者,但需监测血压和血钾水平。
窄谱中波紫外线疗法适用于顽固性慢性皮炎,通过抑制局部免疫反应减轻炎症。治疗需在专业皮肤科医师指导下进行,初始剂量根据最小红斑量确定,每周照射数次,累积次数过多可能增加皮肤光老化风险。光疗期间需加强皮肤保湿,避免使用光敏性药物或化妆品,治疗后注意防晒。
风热型可用消风散加减,湿热型选用龙胆泻肝汤,血虚风燥型适用当归饮子。外治可用马齿苋、黄柏煎汤冷湿敷,青黛散麻油调涂。针灸选曲池、血海、三阴交等穴位,耳穴取肺、内分泌、神门贴压。治疗期间忌食海鲜、牛羊肉等发物,保持情志舒畅有助于气血调和。
过敏性皮炎患者需建立长期皮肤管理计划,每日使用含神经酰胺的保湿霜修复皮肤屏障,冬季减少洗澡频次与时间。记录饮食与症状变化有助于识别潜在食物过敏原。避免过度清洁或使用碱性皂类,洗衣时彻底漂洗去除洗涤剂残留。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发热等全身反应时需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合并哮喘或过敏性鼻炎者建议同步治疗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