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躁狂症通常可以控制症状,但完全治愈存在个体差异。躁狂症属于双相情感障碍的一种表现,需长期综合治疗,主要干预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社会支持及定期复诊。
碳酸锂缓释片、丙戊酸钠片、喹硫平片等药物可稳定情绪波动。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不可自行停药。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胃肠不适或手抖等副作用,需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和肝肾功能。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思维模式,减少冲动行为。家庭治疗可改善家庭成员间的沟通方式,心理教育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服药依从性。团体治疗提供同伴支持,减轻病耻感。
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稳定生物钟,避免睡眠剥夺诱发发作。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可减少情绪波动,适度运动能促进内啡肽分泌。记录情绪变化日记有助于早期识别复发征兆。
加入患者互助组织可获得情感支持和实用建议,职业康复训练帮助恢复社会功能。家属应学习疾病知识,避免过度刺激或指责患者。建立危机干预计划,明确发作时的应对措施和联系人。
精神科医生会评估症状变化和药物疗效,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定期进行心理评估和实验室检查,监测药物副作用和共病情况。长期随访有助于预防复发,维持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躁狂症患者需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家属应给予理解和支持,帮助患者坚持治疗计划。注意观察情绪和行为变化,出现早期复发迹象时及时就医。保持适度社交活动,培养兴趣爱好有助于情绪调节。饮食上注意营养均衡,限制高糖高脂食物摄入。通过综合管理和长期坚持,多数患者可实现症状稳定和社会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