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5.86万次浏览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抑郁症患者需注意规律作息、遵医嘱用药、保持社交活动、避免酒精刺激、及时心理干预等事项。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核心症状的精神障碍,需综合生物-心理-社会多维度干预。

1、规律作息

维持固定睡眠觉醒周期有助于稳定生物节律,每日22点前入睡并保证7-8小时睡眠。睡眠紊乱会加重情绪波动,午休控制在30分钟内。建立起床后晒太阳、睡前热水浴等仪式化行为,通过光照疗法调节褪黑素分泌。

2、遵医嘱用药

坚持服用盐酸氟西汀胶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米氮平片等抗抑郁药物,不可擅自增减剂量。药物需4-6周才能显效,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口干、嗜睡等副作用,需定期复诊评估疗效。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可降低复发概率。

3、保持社交活动

每周参与3次以上团体活动,如读书会、园艺治疗等结构化社交。避免长期独处诱发反刍思维,可通过养宠物建立责任联结。家属应避免批评指责,采用非暴力沟通方式表达支持。

4、避免酒精刺激

酒精会干扰5-羟色胺系统功能,加重抑郁症状并影响药物代谢。合并焦虑时可选择无糖苏打水、洋甘菊茶等替代品。既往有物质滥用史者需重点监测戒断反应,必要时进行双诊断治疗。

5、及时心理干预

当出现自杀意念或持续两周以上功能受损时,需立即联系精神科医生。正念减压训练可改善情绪调节能力,日记书写有助于识别负面思维模式。急性期建议家属陪同就诊,建立危机干预预案。

抑郁症患者应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促进内啡肽分泌,饮食增加深海鱼、核桃等ω-3脂肪酸摄入。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因饮料,学习腹式呼吸等放松技巧。康复阶段可逐步恢复工作强度,定期复查防止复发。家属需观察病情变化,保存心理援助热线等应急联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