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孩子打了狂犬疫苗后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观察症状、调整饮食、及时咨询医生等方式处理。接种狂犬疫苗后发热可能与疫苗免疫反应、合并感染、个体敏感、接种操作刺激、环境因素等原因有关。
使用温水擦拭孩子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避免酒精或冰水刺激皮肤。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贴,禁止自行服用退烧药。若出现寒战需停止擦拭并保暖。
发热时体内水分流失加快,家长需少量多次给孩子饮用温开水或口服补液盐,避免含糖饮料。母乳喂养婴儿应增加哺乳频次,观察排尿量及尿液颜色变化。
家长需每2小时测量体温并记录,同时注意是否伴随皮疹、呕吐、嗜睡等异常。持续发热超过48小时或体温超过39摄氏度,需立即就医排除其他感染性疾病。
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半流质食物,避免高蛋白或油腻饮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苹果泥,腹泻时暂停乳制品摄入。
若发热伴随注射部位红肿热痛或全身荨麻疹,需立即联系接种单位。医生可能根据情况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药物,或建议血常规检查排除细菌感染。
接种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发热期间宜穿宽松棉质衣物,室内温度维持在24-26摄氏度。建议家长记录发热时间、最高温度及伴随症状,就医时提供完整接种记录。通常疫苗反应性发热1-2天可自行缓解,若出现抽搐、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需急诊处理。日常注意营养均衡,接种后一周内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