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晚上发烧注意什么

5.77万次浏览

葛伟 副主任医师

葛伟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小儿晚上发烧需要注意观察体温变化、保持环境舒适、适当补充水分、避免过度包裹、必要时就医。发热可能与感染、脱水、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建议家长及时采取护理措施并监测病情发展。

1、观察体温

家长需每2-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使用电子体温计或耳温枪记录具体数值。体温超过38.5℃时可考虑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部位。若体温持续超过39℃或反复发热超过24小时,应及时就医排查病因。注意观察是否伴随皮疹、抽搐等异常症状。

2、环境调节

保持室温在24-26℃之间,使用加湿器维持空气湿度在50%-60%。避免直接吹风或空调冷风直吹,夜间可开窗保持空气流通。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衣物,盖被厚度以手脚微凉、躯干温热为宜。光线宜柔和昏暗,减少声光刺激影响休息。

3、水分补充

少量多次喂食温水、口服补液盐或稀释果汁,每次10-20毫升。母乳喂养婴儿可增加哺乳频率。观察尿量及颜色,6小时内无排尿或尿液呈深黄色提示脱水。避免含糖饮料及乳制品,防止加重胃肠负担。可适当给予米汤、蔬菜汤等流质食物。

4、药物使用

体温超过38.5℃且伴随不适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或小儿退热栓。不同退热药物需间隔4-6小时,24小时内用药不超过4次。禁止交替使用不同退热药,禁用阿司匹林等水杨酸类药物。用药后30分钟复测体温并记录。

5、就医指征

3月龄以下婴儿体温超过38℃应立即就医。出现嗜睡、呕吐、呼吸急促、前囟隆起或抽搐需急诊处理。发热伴随耳朵疼痛、排尿哭闹、皮疹扩散等局部症状提示特定感染。慢性疾病患儿或发热超过72小时应完善血常规等检查。就医时携带详细体温记录和用药情况。

保持患儿卧床休息,饮食以易消化的粥类、面条为主,适量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苹果、梨。恢复期避免剧烈活动,每日保证10-12小时睡眠。注意与其他儿童隔离,餐具毛巾专人专用。定期开窗通风,使用含氯消毒剂清洁常接触物品表面。如出现反复低热或精神萎靡,建议复查血常规排除潜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