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伟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多动症儿童可通过行为干预、感觉统合训练、认知训练、家庭干预、学校干预等方式训练。多动症通常由遗传因素、神经发育异常、环境因素、心理社会因素、脑损伤等原因引起。
行为干预主要通过正强化、负强化等方法帮助儿童建立良好行为模式。家长需与专业人员合作制定行为管理计划,对儿童积极行为及时给予奖励,对问题行为采取温和而坚定的纠正措施。常见方法包括代币制、行为契约等,需长期规律进行。训练过程中家长需保持耐心,避免过度批评。
感觉统合训练针对多动症儿童常见的感觉处理障碍设计。通过前庭觉、本体觉、触觉等感觉输入训练,帮助改善注意力分散和动作协调问题。训练内容包括平衡木、蹦床、滑板等活动,需在专业治疗师指导下进行。家长可在家中配合开展简单感觉游戏,如触觉袋探索、平衡练习等。
认知训练着重改善多动症儿童的工作记忆、抑制控制和认知灵活性。通过计算机化训练程序或桌面游戏等形式,逐步提升儿童持续注意力和任务执行能力。家长可选择适合儿童认知水平的训练材料,如记忆卡片、迷宫游戏等,每天进行短时多次练习。训练需与日常生活结合,帮助儿童将技能迁移到实际情境中。
家庭干预强调为儿童创造结构化生活环境。家长需建立清晰的日常作息表,保持家庭环境整洁有序,减少无关刺激。亲子互动中采用简洁明确的指令,分解复杂任务为小步骤。家长应学习情绪管理技巧,避免与儿童发生冲突。定期家庭会议有助于共同解决问题,增强儿童参与感。
学校干预需要教师调整教学策略适应多动症儿童需求。可采取座位安排靠近讲台、提供额外任务完成时间、允许运动休息等措施。教师应给予明确的行为期望和即时反馈,将大任务分解为小目标。家长需与学校保持沟通,共同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课间安排适量体育活动有助于释放过剩精力。
多动症儿童的训练需要家庭、学校和专业人员的多方协作。家长需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提供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均衡饮食,限制高糖食品摄入。确保儿童每天有充足睡眠和适量户外活动。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鼓励参与团体运动和艺术活动。定期复诊评估训练效果,根据儿童发展调整干预方案。建立积极支持环境,帮助儿童逐步改善症状并发挥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