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胰腺癌晚期疼痛可通过药物镇痛、神经阻滞、放射治疗、心理干预、中医调理等方式缓解。胰腺癌晚期疼痛通常由肿瘤压迫、神经浸润、炎症反应、骨转移、腹腔神经丛受累等原因引起。
阿片类药物如硫酸吗啡缓释片、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可用于中重度疼痛,需根据疼痛程度阶梯式调整剂量。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胶囊可缓解轻度疼痛及炎症反应。辅助药物如加巴喷丁胶囊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有效,可能与肿瘤侵犯腹腔神经丛或化疗后神经损伤有关,常伴随烧灼感或电击样疼痛。
腹腔神经丛阻滞通过注射麻醉剂阻断痛觉传导,适用于顽固性上腹痛,有效率较高。硬膜外镇痛可精准控制局部疼痛区域,需联合低浓度罗哌卡因注射液使用。这类干预可能导致暂时性低血压或肠道蠕动减弱,需监测血压及排便情况。
体外放疗可缩小肿瘤体积减轻压迫性疼痛,尤其对骨转移灶效果显著,治疗后可减少吗啡用量。放射性粒子植入能持续释放辐射作用于病灶,缓解疼痛同时延长局部控制时间。可能出现放射性肠炎或皮肤反应,需配合保护剂使用。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调整对疼痛的恐惧情绪,降低痛觉敏感度。音乐疗法结合引导想象可转移注意力,减少镇痛药物需求。焦虑抑郁可能加重疼痛感知,心理评估应作为常规筛查项目。
针灸选取足三里、合谷等穴位调节气血运行,对内脏牵涉痛有缓解作用。中药外敷方如蟾酥膏可局部透皮给药,减轻癌性疼痛。内服中药需辨证施治,湿热瘀阻型可用大黄蛰虫丸,气血两虚型适合十全大补汤加减。
胰腺癌晚期疼痛管理需多学科协作,定期评估疼痛评分并动态调整方案。保持半卧位体位减轻腹腔压力,避免油腻饮食减少胰酶分泌刺激。家属应学习疼痛日记记录方法,观察患者表情、睡眠及活动能力变化,及时与医疗团队沟通调整镇痛策略。适度按摩四肢促进血液循环,但避免直接按压腹痛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