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启刚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气血不足可通过饮食、运动、中药调理、穴位按摩、作息调整等方式改善。气血不足可能与营养不良、慢性失血、过度劳累、久病体虚、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
适量食用红枣、枸杞、桂圆等补气血食物有助于改善症状。红枣富含铁元素,可促进血红蛋白合成;枸杞能滋补肝肾;桂圆具有补血安神作用。日常可将这些食材与粳米煮粥,或搭配乌鸡炖汤。避免生冷油腻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功能。
选择八段锦、太极拳等温和运动能促进气血运行。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每周坚持3-5次,每次20-3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耗气,运动后注意补充温水。久坐人群可每小时起身活动,配合深呼吸练习改善循环。
遵医嘱使用复方阿胶浆、人参归脾丸、十全大补丸等中成药。复方阿胶浆适用于面色苍白、头晕心悸者;人参归脾丸针对食欲不振伴气血两虚;十全大补丸适合病后体虚调理。中药需辨证使用,避免自行长期服用。
每日按压足三里、血海、三阴交等穴位各3-5分钟。足三里位于膝盖外侧凹陷下四横指,可健脾胃补气血;血海在膝盖内侧上方两寸,专治血虚;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汇处。配合艾灸这些穴位效果更佳,但孕妇禁用。
保证每日7-8小时高质量睡眠,建议23点前入睡。午间可闭目养神30分钟。避免熬夜伤阴血,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设备。长期脑力劳动者每工作1小时应闭眼休息5分钟,配合眼周穴位按压缓解视疲劳。
调理期间需保持情绪平稳,避免忧思过度耗伤心脾之气。冬季注意防寒保暖,夏季避免贪凉饮冷。女性经期后一周是补气血黄金期,可重点进行食补。若出现持续头晕乏力、心悸气短等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排查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器质性疾病。日常可定期用当归、黄芪等药材代茶饮,但感冒发热期间应停用补益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