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腺癌和鳞癌是两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区别在于组织来源、病理特征及生物学行为。腺癌起源于腺上皮细胞,常见于肺、乳腺、胃肠等器官;鳞癌起源于鳞状上皮细胞,多见于皮肤、食管、宫颈等部位。两者在细胞形态、分化程度、转移倾向及治疗方案上存在显著差异。
腺癌由腺上皮细胞恶变形成,可分泌黏液或其他液体,常见于肺腺癌、胃腺癌等。鳞癌由鳞状上皮细胞恶变形成,细胞间可见角化珠或细胞间桥,多见于肺鳞癌、食管鳞癌等。组织来源差异导致两者在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截然不同。
腺癌细胞呈腺管状或乳头状排列,胞质内可见黏液空泡,高分化腺癌可保留分泌功能。鳞癌细胞呈巢状分布,细胞间连接紧密,中高分化者可见角化珠。免疫组化检测中,腺癌通常表达细胞角蛋白7、甲状腺转录因子1等标志物,鳞癌则高表达细胞角蛋白5/6、p63等。
腺癌早期即可通过血行转移至肝、骨、脑等远处器官,肺腺癌常发生胸膜播散。鳞癌以局部浸润和淋巴转移为主,晚期才出现血行转移,如宫颈鳞癌易转移至盆腔淋巴结。这种差异直接影响临床分期和治疗策略的选择。
腺癌对靶向治疗敏感,如肺腺癌可检测EGFR、ALK等基因突变后使用吉非替尼片、克唑替尼胶囊等靶向药。鳞癌则以放化疗为主,如食管鳞癌常用顺铂注射液联合氟尿嘧啶注射液化疗方案。免疫治疗在PD-L1高表达的鳞癌中效果更显著。
腺癌预后与分子分型密切相关,EGFR突变阳性者靶向治疗生存期较长。鳞癌预后主要取决于分化程度和分期,早期高分化鳞癌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较高。两者均需定期随访监测复发,腺癌侧重循环肿瘤DNA检测,鳞癌需关注局部影像学复查。
确诊腺癌或鳞癌后,患者应避免吸烟、酗酒等危险因素,保持均衡饮食以增强免疫力。腺癌患者可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鳞癌患者需注意口腔或皮肤护理。治疗期间应遵医嘱完成规范化疗或靶向治疗,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及影像学评估。出现不明原因消瘦、疼痛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