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脂溢性湿疹与脂溢性皮炎是两种不同的皮肤疾病,脂溢性湿疹通常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伴轻度瘙痒,而脂溢性皮炎则以油腻性鳞屑、红斑和明显瘙痒为特征。两者在发病机制、好发部位及治疗方式上存在差异。
脂溢性湿疹多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外界刺激或过敏反应有关,常见于四肢伸侧等干燥部位。脂溢性皮炎则与马拉色菌过度增殖、皮脂分泌旺盛相关,好发于头皮、面部T区。前者属于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后者属于真菌相关性疾病。
脂溢性湿疹皮损表现为边界不清的干燥红斑,表面有细碎糠秕状脱屑,瘙痒程度较轻。脂溢性皮炎皮损为油腻性黄色鳞屑覆盖的红斑,可能伴随毛囊炎,瘙痒感更显著,头皮部位可能出现痂皮。
脂溢性湿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婴幼儿及中老年人更常见,冬季易加重。脂溢性皮炎好发于青春期后油脂分泌旺盛人群,新生儿也可能出现暂时性脂溢性皮炎,称为摇篮帽。
脂溢性湿疹以保湿修复为主,可使用尿素软膏、凡士林等润肤剂,严重时短期外用氢化可的松乳膏。脂溢性皮炎需抗真菌治疗,常用酮康唑洗剂、二硫化硒洗剂清洁,配合吡美莫司乳膏控制炎症。
脂溢性湿疹易反复发作,需长期坚持皮肤护理。脂溢性皮炎通过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但可能随皮脂分泌变化复发。两者均需避免过度清洁、热水烫洗等刺激因素。
日常护理应注意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清洁产品,避免搔抓患处。脂溢性皮炎患者需控制高糖高脂饮食,脂溢性湿疹患者应加强保湿。若症状持续加重或继发感染,建议及时至皮肤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真菌检查或皮肤镜评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保持规律作息、缓解精神压力有助于改善两种疾病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