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剖腹产前通常需要完成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B超、胎心监护等检查。这些检查有助于评估孕妇身体状况和胎儿发育情况,确保手术安全。
血常规检查主要观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红细胞计数偏低可能提示贫血,需要提前纠正。白细胞异常升高可能提示感染风险。血小板减少可能影响术中止血,需提前干预。血常规还能反映是否存在炎症或血液系统疾病。
尿常规检查可发现尿路感染、蛋白尿等问题。尿路感染可能增加术后感染风险,需要提前治疗。蛋白尿可能是妊娠期高血压的表现,需要密切监测。尿糖阳性可能提示妊娠期糖尿病,需调整血糖控制方案。
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增加术中出血风险,需要提前纠正。某些孕妇可能存在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需要特殊准备。检查结果将指导术中止血方案的选择。
B超检查可评估胎儿大小、胎位、胎盘位置等情况。胎儿过大可能增加手术难度,需要提前规划切口位置。胎盘前置或植入可能引起大出血,需要备足血源。B超还能发现脐带绕颈等特殊情况,指导手术方案制定。
胎心监护可评估胎儿宫内状况和胎盘功能。胎心异常可能提示胎儿窘迫,需要紧急手术。宫缩监测可了解子宫收缩情况,预测手术时机。持续监护有助于及时发现胎儿缺氧等紧急情况。
剖腹产前除完成各项检查外,孕妇应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紧张。术前8小时需禁食禁水,防止麻醉时呕吐误吸。可提前准备宽松衣物和产后护理用品。术后早期活动有助于恢复胃肠功能,但要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按时换药,观察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如出现发热、伤口疼痛加剧等情况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