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可通过散步、太极拳、平衡训练、抗阻训练、有氧运动等方式进行康复运动。腔隙性脑梗塞通常由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吸烟等因素引起,运动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体情况调整。
散步是低强度有氧运动,适合腔隙性脑梗塞恢复期患者。每日进行20-30分钟平地行走,有助于改善下肢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运动时需选择防滑鞋具,避免在湿滑或不平整路面行走。若出现头晕或肢体无力应立即停止,并联系医生评估。
太极拳通过缓慢动作配合呼吸调节,能增强平衡能力与肢体协调性。建议选择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每周练习3-4次,每次15-20分钟。练习时需保持膝关节微屈,避免过度扭转颈部。合并颈椎病的患者应在专业指导下调整动作幅度。
单腿站立、脚跟脚尖行走等平衡训练可降低跌倒风险。初期可扶靠稳固桌椅进行,每次训练5-10分钟,每日2组。训练中出现站立不稳时,应及时使用辅助器具。既往有眩晕发作史者需在康复师监督下进行。
使用弹力带或自重进行上肢屈伸训练,能改善肌肉萎缩。每周2-3次,每组动作重复8-12次,训练强度以不引起疼痛为度。合并肩周炎患者应避免过度外展动作,训练前后需进行5分钟关节热身。
骑固定自行车或水中行走等有氧运动可提高心肺功能。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范围内,每次持续15-20分钟。运动前后需测量血压,高血压未控制者暂缓进行。糖尿病患者应随身携带糖块预防低血糖。
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运动康复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从低强度短时间开始逐步增加。运动前后进行5-10分钟热身与放松,避免空腹或餐后立即运动。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合并认知障碍者需家属陪同训练。若运动后出现持续头痛、恶心或肢体麻木加重,应及时就医复查头颅影像学检查。日常饮食注意控制钠盐摄入,多食用深色蔬菜与深海鱼类,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水分补充。